"小小明" 廿多年前初次接觸南傳聖物, 自始便和泰國佛牌結下不解之緣, 現時在港經營一間小小佛牌店, 開立這個部落格希望將自己這麼多年來的佛牌知識有系統地放在這裡, 希望和喜歡南傳聖物的大家一同分享, 交流及成長 本人微信ID: siusiuming 時常在線回答各位佛牌問題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
製作佛牌的原意
佩帶泰國佛牌,在泰國東南亞一帶相當普遍,更因泰國旅遊業發達,漸漸全亞洲都有人佩帶泰國佛牌,但為什麼佛牌能有不可思議的能力,能助人事業、財運、人緣、權力等等多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呢,相信不是很多人知,現在便由製造佛牌中,找出泰國佛牌的力量來源。 古時製作佛牌,由選擇製佛用料開始,全是由高僧一手一腳製造,但現今為求佛相全神美觀,製佛所用的工模多交由工模廠所製,但選擇用料,及製造佛牌,乃是由佛寺所製,這才是我們所講的真正泰國佛牌。 而製造佛牌的過程,高僧會預早便收集製佛的材料,因其中的製佛材料不是容易找來的,而製佛用料多為經粉、藥材、聖地泥土、及多種聖物,如用金屬製造佛牌,多為利用銅片,齊集來材料後,高僧會為製佛材料加持,加持方法一般會將材料磨碎鋪平,然後在材料上一邊念經一邊寫上經文符印(如在沙上般寫字),寫完一次,便再次掃平材料重新再寫,不斷重復,暮求將經文力量盡量注入材料之內,一天不夠,便十天、三十天、一百天,直至高僧認為足夠為止,如利用金屬製造佛牌,同樣高僧會在銅片上寫上經文符印,同樣不斷念經加持,而當製佛的工模完成後,高僧同樣會為製佛工模念經加持,而在製佛時,高僧在製佛中每一個個程,亦是不斷念經文加持,直至製成佛牌,再由一位或多位高僧開光念經一段時間,一般為最短三個月,才會給善信恭請。 因此佛牌的力量,可以話完全是由經文力量而來,由經咒力量而來,由高僧的念力而來,但善信恭請佛牌後,佛牌或會多了或少了一種力量,這力量就是神佛的力量,因如佩帶一尊經開光念經的真佛牌者,是一名經常行善的好人,那當然會受到佛牌上的神佛祕佑,但佩帶者是一名作壞事的人,那怎會得到神佛的秘佑呢,這樣便只會得到經文力量的幫助,因為經文力量是一股力量、一股念力,不會分別好人與壞人,所以有些人會問,那不是幫助了壞人,這問題曾有善信向泰國現今最有名氣的高僧龍婆官大師發問,大師回答,雖然佛牌是幫助了他,但不是幫助他殺人、放火,他作了壞事,必定是會有因果報應,但總希望當佛牌救了他的命,為他擋險時候,他會為佛力所感動,而改邪歸正.
2019年12月16日星期一
稍哈日
喜歡收藏泰國佛牌的人相信大家都知道,泰國的佛寺或慈善團體,都喜歡選泰國人認為的最吉祥 (sau ha)日, 來為佛牌或佛像開光誦經的吉祥日.原來(sau ha)在泰語翻譯過來是這樣的,(sau)其實是泰語(wan sau)的縮寫啦,意思是星期六,關於(ha)我想 每個人都懂啦,那就是(五)的意思, 依泰國人的古習俗認為,大地每一百年會產生兩天,最吉祥的良辰吉日,但必須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1)必須在五月份(以西曆計算),
2)必須在五號,也就是說五月五號
3)必須要在月亮升至五級(泰國人把月亮之圓缺分為五級,初三為一級,初六為二級,初九為三級,十二為四級,十五 才是我們要的五級,就是月圓之夜十五晚,
4)奉請(五方聖僧)下山,誦念過去未來五佛經文,
5)必須要配合在(wan sau)-星期六為開經祈福日,
好了,有了以上五個條件配合,才算是真正的圓滿,最吉祥之日,缺一不可, 為什麼泰國每年都有(sau ha)日呢 原來泰國人除了喜歡以月圓,月缺來分吉祥等級之外,泰國人也流行把(sau ha)拿來分等級,例如少了以上一級,不 夠圓滿(五級)的(sau ha)他們稱這為(sau ha)四級,三級,二級等等, 所以在泰國就每年都有(sau ha)。
佛歷的由來
佛曆為部分佛教國家計算紀元的方式,該計算方式以釋迦摩尼去世當年度為計算基準。 西元1950年,錫蘭首都可倫坡舉辦首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中議決:佛陀誕生於西元前623年,成道於西元前588年,去世於西元元前543年。三年後的1954年,該年會于緬甸仰光舉行,會中再決議佛教國家以“佛曆”紀元,並以釋迦牟尼涅盤日推算,西元1954年為佛曆2498年。
世界佛教友誼會於西元一九五零年,在錫蘭哥倫坡舉行第一次會議,討論關於佛陀降生、成道,涅盤年代,及出家、成道、涅盤年歲史實。因為南傳與北傳佛教所記載的,各有差異,故作共同規定如下:
一、佛陀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的五月月圓日;
二、佛陀出家時是二十九歲,成道時是三十五歲;即西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圓日夜睹明星悟道。
三、佛陀說法四十五年,八十歲涅盤,即西元前五四三年,五月月圓日夜半入滅。
四、佛曆是由佛陀涅盤時計算起。
佛曆計算的方法:即將佛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減去佛壽八十歲,即得五四三為佛涅盤年數(佛涅盤於西元前五四三年),再將五四三年加今年西元一九七二年,即得二五一五年。但到今年佛誕起,應增加一年,故今年一九七二年佛誕後的佛曆是二五一六年。計算佛曆方法,依此類推。 如計算佛陀降生到現在有多少年?應將佛降生時在西元前六二三年,再加今年西元一九七二年,即得二五九五年,但到今年慶祝佛誕日,再加一年,已有二五九六年。
佛曆怎麼換算成陽曆?
[問]佛曆2546年7月30日是陽曆多少號? 具體的換算方法是怎麼樣的?
[答]佛曆BE(Buddist Era)為陽曆,以西元前543年為元年,泰國自1913年沿用佛祖曆至今。AD=BE-543 如BE2528=AD1985。 所以2546年7月30日是陽曆2003年7月30日
[1]佛曆計算的方法:將佛陀涅盤年數543年加上今的年數(例:543年+2008年+1年=2552年),新年佛誕日過後增加一年計算,如此類推。
佛曆計算的方法:
即將佛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減去佛壽八十歲,即得西元前五四三為佛涅盤之年(佛涅盤於西元前五四三年)。 再將五四三年加今年西元二00九年,即得二五五二年。這是今年佛誕日(四月初八日)前的佛歷年數. 但到今年佛誕日(四月初八日)以後,應增加一年。故今年二○○九年佛誕日後的佛曆是二五五三年。計算佛曆方法,依此類推。
泰國重要佛教節日
佛日〔泰國的佛日〕
“佛日”是“佛教節日”的簡稱。佛教稱“四齋日”,泰國稱“佛日”。每月有四個佛日,各在泰國陰曆上半月的第八日和第十五日,即初八、月望、廿三、月末。全年共48個佛日,其中以陰曆三月十五日的瑪迦普差節、六月十五日的維莎迦普差節和八月十五日的阿莎加哈普差節為最重要的佛日。屆時佛教徒要去佛寺舉行儀式。當日禁止殺生、嫖賭。
佛誕節〔佛陀誕生、成道、涅紀念日〕
定為泰陰曆六月十五日。如那一年閨八月,這個紀念日便改為七月十五日舉行。
萬佛節〔泰國的萬佛節〕
泰國的傳統佛教節日,在每年泰曆三月十五日舉行。如逢閨年,改為泰曆四月十五日。萬佛節在泰文中稱為“乍篤隆迦訕尼巴”節,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于泰曆三月十五日在摩揭陀國王舍城竹林園大殿,向自動前來集會的1250名羅漢首次宣傳教義,故稱其為四方具備的集會。篤信小乘佛教的泰國佛教徒視該次集會為佛教創建之日,進行隆重紀念。泰國的佛教徒早在阿育陀耶王朝時期就開始紀念萬佛節,至曼谷王朝五世王時,官方開始舉行慶祝儀式,並于1913年將這一天定為節假日並成為泰國人民傳統的佛教節。政府也舉行慶祝萬佛節儀式,國王親自參加。萬佛節的早晨,泰國男女老少帶著鮮花、香燭和施舍物品前往附近寺院,進行施齋、焚香、拜佛活動。在萬佛節,有些善男信女還持受五戒或八戒以表示對佛教的虔誠。
三寶佛節〔泰國阿莎叻哈普差節〕
泰國三大佛教節日之一。每年泰曆八月十五日,即泰國守夏節前一日,為“阿莎叻哈普差節”。“阿莎叻哈普差”來自巴利文,意為“八月供養”之意。泰國華人稱該節日為“三寶節”,因這一天是佛祖成道後首次講道的日子;有了第一個佛門弟子的日子;世上出現了第一個和尚的日子;也是佛教“三寶”(佛、法僧)都齊備的日子。原先該節日不做儀式,1961年泰國僧伽(僧團)作出決定,要求佛教徒做儀式,並經政府得國王的同意定為佛教的重要節日。全國佛教徒、各佛寺屆時都做儀式,如守戒、聽經、誦經、講道、巡燭等。
守夏節〔泰國的守夏節〕
泰國的守夏節亦稱坐守居節、入夏節、入雨節等,是泰國最重要的佛教傳統節日,每年泰曆八月十六日舉行。守夏節在泰文中叫做“考攀薩”。該詞來自梵巴文,“考”意為“進入”,“攀薩”意為“雨季”、“雨期”。守夏節源于古印度僧尼雨期禁足安居的習俗。認為在泰曆八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三個月內外出易傷稻谷和草木小虫,應在寺內坐禪修學,接受供養。這段時間稱為雨安居期,禁止僧尼外出。泰國政府規定守夏節全國放假一天,以便人民參加守夏節活動。守夏節前,僧侶要清掃寺院和僧舍。守夏節之日,全寺僧人舉行入夏安居儀式,禮佛誦經並誦念“貧道將在此寺守夏安居三個月”三遍。然後一般僧人向高僧忏悔過失。之後,各寺院和僧人互送鮮花、香燭互致敬意和忏悔。儀式後,僧人開始安居修學。守夏節早晨,平民百姓普遍到寺院施齋,所施齋飯除新鮮飯食菜餚外,還有傳統糕點蕉葉茲粑。同時奉獻蠟燭叢及甘蔗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日用品。並且制作可燃三個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蠟燭,敲鑼打鼓送到寺廟,供僧人在守夏節誦經時使用。傍晚,人們手持鮮花和點燃的蠟燭,在寺院舉行隆重的巡燭儀式,守夏節活動達到高潮。在守夏節期間,許多善男信女將出家三個月,或天天聆聽僧侶誦經,或在家中持守佛律八戒,示對佛教的虔誠。
解夏節〔泰國的解夏節〕
每年泰曆十一月十五日為泰國的解夏節,亦稱出夏節、逾雨節、安居競節等,是泰國重要的佛教傳統節日之一。此時為期三個月的守夏安居期滿,僧人可以恢復正常外出。這一天,平民百姓在寺院內進行隆重的施齋並聽僧人誦講佛經。人們將佛像從佛殿里搬出,安放在可以移動的小亭子內。佛像放著僧缽,眾僧手捧僧缽相隨佛像之後,列隊而坐的信男善女將施舍的飯食放入僧缽內。施舍的齋飯主要有米飯、菜肴、粉蕉糯米粽和亞塔椰葉粽等。在曼谷金山寺舉行施齋時,將佛像從金山寺搬到山腳進行施齋。此外,在解夏節時,人們還要進行奉施僧衣、守夏僧衣及施放黃布等布施活動。
訂閱:
文章 (Atom)